沙县小吃:“枫”味独好
发布时间:2025-01-01 11:19:25

  随着第二十八届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暨第二届海峡两岸美食嘉年华的圆满落幕,沙县小吃再次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据统计,沙县小吃在全国各地拥有超过8.8万家门店,年产值超550亿元,带动就业人口30余万人,成为推动沙县乃至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小吃产业的蓬勃发展,也面临着品牌保护、知识产权侵权、合同纠纷等法律问题。

  


  近年来,沙县法院牢记重要嘱托,立足“中国小吃之乡”地域特色,不断探索小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路径新办法,促进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打造“舌尖枫桥”经验,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指尖诉讼”好“枫”景

  “谢谢法官,我们夫妻俩在外打拼就是为了在沙县有个家,还好有你们,要不然我们的钱就“打水漂”了!”

  11月20日,远在东莞的沙县小吃业主老王隔着屏幕对沙县法院法官表示感谢。

  此前,老王与三明某装修公司因装饰装修合同产生纠纷,老王苦于人在外地无法及时回到沙县解决争议,便通过微信找到负责东莞地区的“城市法官”官泓寻找帮助。在“城市法官”官泓的指导下,老王通过福建移动微法院开展在线诉讼。经过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老王和三明某装修公司在线签署了民事调解书。

  “扁肉是砖、拌面是钢,小吃筑成了沙县的高楼大厦。”沙县人民通过走出去创业致富,给家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身处异地且生意忙碌的小吃业主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常感到有心无力。

  为此,沙县法院推行“一城一法官”在线司法工作机制,在全国30个中心城市配备30名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为小吃业主提供诉讼引导、诉前调解、维权保护等司法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总结、筛选、梳理、研判涉小吃类批量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可能阻却诉前化解的情况,分析排查未诉、待诉隐性案源并适时提前介入,让纠纷止于“萌芽”;积极推进“互联网+”移动办案模式,运用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线上调解、云上审判、异步庭审等智慧法庭建设成果,让小吃业主实现官司“少跑路”“不跑路”;联合小吃管委会成立专门调解组织,与公安、司法等28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吸纳15个调解组织、38名调解员入驻线上调解平台,2024年以来线上诉前化解涉小吃纠纷1100余件。

  二、“知产保护”开新局

  23年11月,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经市场巡查发现,某餐饮公司在抖音平台上以沙县小吃名义进行商业宣传,并在其实体店铺多处显著位置使用“沙县小吃及图”标识,已侵犯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商标权。此外,该公司在网络上作出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误导消费者认为其是沙县小吃官方加盟渠道经营者,以虚假宣传方式获取不当利益,其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遂将某餐饮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张某诉至法院。

  经过承办法官耐心释法,张某认识到其行为的性质。最终,在法院的主持调解下,各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某餐饮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在该餐饮公司的官方账号、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公众号书面致歉。

  近年来,沙县小吃正走在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品牌建设是其核心要素。沙县法院聚焦沙县小吃品牌商标保护,依法审理涉沙县小吃知识产权案件,制止、制裁侵权、假冒、盗版“沙县小吃”知识产权行为,为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再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力量。

  同时,通过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发布法律指南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进一步加强沙县小吃业主、小吃企业经营者的诚信规范经营、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促进商标更好地发挥对于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作用,从源头上减少该类纠纷的产生。

  三、“链动发展”织锦程

  “罗某从我这进了不少的配料,但今年的货款都还没结,导致我从工厂进货的资金短缺。”

  宋某是一家沙县小吃配料店的经营者,因多次催讨货款无果到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积极与罗某联系,向其释明相关法规和违约后果,并引导其换位思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罗某先行偿还部分货款,承诺剩余货款将分期偿还。

  小吃里有大产业。当前,沙县小吃正朝着“数字化、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淳百味、厨神食品等小吃产业关联企业先后入驻沙县小吃三产融合示范园,逐渐构成沙县小吃食品产业链。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沙县小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为此,沙县法院聚焦金融纠纷、小吃产业、商标保护等领域,通过“调研走访-梳理研究-定制套餐”精准开展法律沙龙、庭审旁听、法治课堂等活动,畅通涉小吃企业、小吃业主与法院之间的沟通渠道。同时,与涉小吃企业建立“一对一”恳谈机制,开展“法治体检”,发出司法建议,以司法建议小切口助推企业发展行稳致远。